古田會(huì )議附屬舊址群新增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及保護范圍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閩政文〔2018〕218號公布了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及保護范圍,下面由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古田會(huì )議附屬舊址群本次入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保護范圍的七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舊址:
1.紅四軍士兵委員會(huì )舊址
紅四軍士兵委員會(huì )舊址——毓公祠。又名榮興堂,位于古田鎮八甲村,建于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即公元1453年——公元1531年間),因建祠人廖毓公(字榮興)而得名。1929年12月中旬紅四軍進(jìn)駐古田后,在此設立紅四軍士兵委員會(huì )。2006年6月,毓公祠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 紅四軍軍醫處舊址
紅四軍軍醫處舊址——吉興堂。位于八甲村,建于清代同治年間,占地450多平方米。據古田廖氏族譜記載:“吉興堂”為古田廖吉興、廖永興兄弟所建。1929年12月,紅四軍進(jìn)駐古田后,軍醫處就設“吉興堂”。2006年6月,吉興堂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 紅四軍后勤工作部舊址
紅四軍后勤工作部——篤厚堂。位于古田會(huì )議會(huì )址北邊約170米處,坐東朝西,前低后高,占地面積約為2413平方米,建筑面積550平方米,屬典型的客家圍攏屋建筑。
4. 紅四軍哨所舊址
古田紅軍哨所舊址(攝影:郭有光)
紅四軍哨所舊址原名添丁下。位于古田會(huì )議會(huì )址右前方,清嘉慶(1976—1820年間)始建,樓閣式,石磚筑造。文光閣為三層樓閣,一至三層分別安奉了觀(guān)音菩薩、文昌帝君、三清天尊的神像,從中反映出儒、釋、道三教在閩西地區互相滲透,互相兼容,同時(shí)也折射出了客家人的海納百川精神。
文光閣作為紅四軍在古田開(kāi)展軍事整訓期間的主要站崗執勤點(diǎn)發(fā)揮過(guò)重要的作用,當地人喜稱(chēng)其為紅軍哨所。2004年1月,文光閣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5.紅軍橋
《春滿(mǎn)紅軍橋》(攝影:陳金來(lái))
又名“三汲橋”,是當時(shí)的村道,也是古田的交通要道。紅軍橋名稱(chēng)源于紅衛兵。紅四軍在古田活動(dòng)時(shí)仍然叫做三汲橋。2006年6月,紅軍橋被列為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飛檐》(攝影:李藝爽)
6. 閩粵贛三省干部訓練班舊址
中共閩西特委培訓班舊址——鴻玉堂。1929年10月,在毛澤東的具體指導下,中共閩西特委在蘇家坡鴻玉堂舉辦了兩期干部訓練班。為閩粵贛三省培養了一批既能從事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又能帶兵打仗的干部。閩西蘇區的黨內流動(dòng)訓練班,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黨校。2011年7月,鴻玉堂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7. 蘇家坡圳背巖洞
蘇家坡圳背巖洞——主席洞。樹(shù)槐堂旁的半山腰間有一天然巖洞——圳背巖洞。在蘇家坡指導中共閩西特委工作的毛澤東同志常到此休息和閱讀。解放后,蘇家坡人民才知道當年在此的“楊先生”就是人們敬愛(ài)的毛主席,因此都親切地稱(chēng)此山洞為“主席洞”。2006年6月,圳背巖洞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李明 黃志炘 審核/張經(jīng)忠 邵碭生
古田旅游區
Hash:88c4b442cbbbd93166d6d431eaf8f2f67764bebf
聲明:此文由 中國古田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guān)點(diǎn),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