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真寺
位于馬監巷東側,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古元秉所建。整座建筑設有門(mén)廳、牌坊、禮拜殿、照廳、水房、廂房、宿舍等數十間建筑。牌坊上有“整容門(mén)”匾。院內有銀杏樹(shù)、“懷清井”。懷清井,民間稱(chēng)為“七奶奶井”,傳為七烈女避難入清真寺殉節處,井旁墻上嵌砌有記載七烈女事跡的石碑一塊。民國初年,寺內曾附設回民喪葬所、《北平震宗報》揚州二分社、伊斯蘭報室。1933年,寺內辦回民文化傳習所。1947年秋至1949年夏,回民青年會(huì )在寺內開(kāi)辦生生小學(xué)。1958年以后,地方上先后在禮拜寺辦起了標牌廠(chǎng)、麻袋廠(chǎng)、制刷廠(chǎng),廠(chǎng)房改造過(guò)程中,建筑遭到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