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巖風(fēng)景區座落在宜黃縣二都鎮西北2公里處??偯娣e12.6平方公里。為中國罕見(jiàn)丹霞地貌。太極巖石鞏一山聳峙,南北對穿,夸徑為40多米,東壁高15米,西壁高40多米,如同一座宏大石橋,東西橫架,形成一半月形兩層石鞏,猶如太極圖,故得名太極巖,千年不變。巖石上刻有兩枚印章,一章為“馬祖法窟”,另一章為“百丈清規”。明代旅游家徐霞客謂之:“東西橫跨,若飛梁半天,較貴溪石橋,高與大俱倍之?!膘栂陆Y寺,四周十八山峰各具形態(tài),有“十八羅漢拱如來(lái)”之說(shuō)。該景區共分三部分:一是以鯉魚(yú)湖為中心的水上游樂(lè )區;二是以石鞏寺為中心的佛教景區;三是以太極巖為中心的自然風(fēng)景區。此外,還有鐘鼓齊鳴、鐵牛推磨、雙蛙出土、金鐘蓋龜等景點(diǎn)。
在太極巖下有一千年古寺——石鞏寺。此寺建于唐代肅宗(公元756——761)年間。由被佛教譽(yù)為“馬八祖”的馬祖禪師創(chuàng )立。寺廟因座落在太極巖石鞏下,故得名“石鞏寺”,也稱(chēng)“馬祖第一道場(chǎng)”。被唐肅宗敕封為“石鞏義泉寺”千年古寺因朝代歷經(jīng)繁多,曾多次被毀由重建。后唐時(shí)被毀,宋元佑二年(1087年)重建。1934年間,-孫連仲部隊為修碉堡圍剿紅軍,拆毀下殿40多間。1966年又拆去寺內二殿,毀掉佛像,改為農業(yè)中學(xué)。1985年開(kāi)始重建,恢復了正常的佛事活動(dòng)。從2000年開(kāi)始,由上級有關(guān)部門(mén)出資修建了景區游步道、防護欄等景點(diǎn)基礎設施?,F已對外開(kāi)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