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lè )豐溪流杯池,坐西北向東南,包括1座流杯池,1處石刻題記,兩處相鄰2米。流杯池處于山間小溪中間平臺的巖體上,長(cháng)7.9米,寬5.17米。中間凸出“主”字形雕刻,四周小水溝環(huán)繞。池東側出水口有一酒甕石坑。流杯池左右兩側原蓋有亭子或棚,已損毀,現可見(jiàn)其遺跡。古人借溪間水流,放入酒杯,使其順水流動(dòng)。在酒杯流動(dòng)的規定時(shí)間范圍內,或吟詩(shī),或聯(lián)對,或作歌,吟唱不出,即以酒為罰,古時(shí)文人常以此娛樂(lè )。石刻題記位于流杯池西側巖壁上,其年代為清乾隆六十年(1795)。陰刻楷書(shū)”樂(lè )豐溪”三個(gè)大字,字面總長(cháng)2.5米,高0.65米,字闊0.47米左右,落款為“乾隆乙卯胡國忠書(shū)”,字跡流暢蒼勁。2005年10月,瀘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